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智库 > 列表
  • 更好实现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更加注重生活质量,也希望自身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发展银发经济,能够更好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 探索发展银发经济的中国方案

    我们要立足自身实际,完善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探索发展银发经济的中国方案。

  • 共同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

    当前,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加速,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创新活跃、加快演进。牢牢把握这一趋势,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 激活美学资源要素 赋能乡村精彩蝶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这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指明了实践路径。

  • 大力提升乡村数字治理能力

    大力提升乡村数字治理能力,要强化问题意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使数字技术真正赋能乡村治理。

  • 扩大内需,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之举

    如何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意义?如何找到全方位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我们不妨从3个常见的误区着手,来理解扩大内需的深刻内涵——

  • 激活入境旅游发展潜力

    我们要不断优化入境旅游政策和服务,进一步释放入境旅游成长潜力,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 抓好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要求,需要深刻认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环境条件的变化,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 数字型企业价值研究

    探索、研究如何解构、认知、计量、估算数字型企业价值,无论对宏观上的数字经济产业支持、行业规管、国际合作,还是微观上的数字企业治理、数字市场拓展、数字资产估值、数字业务促进,都将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和现实的市场价值。

  •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财政部门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准确把握今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实施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 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鼓与呼

    建言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与发展模式;呼吁民营企业创新服务产业升级;鼓励员工拥抱人工智能,积极开展相关调研、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过去一年的履职足迹中,“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始终是关键词。

  • 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非税收入管理的精细化与高效化,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质量,加快构建现代化财税管理体系。

  • 建设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

    建设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全局、把握重点,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不断绘就生动的数字社会新图景。

  •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结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

  • 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新特点新趋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深刻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新特点新趋势,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 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助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意义,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 曾刚:把握数字金融本质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深刻改变传统金融的运行模式和服务方式。数字金融不仅是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升级,更是通过技术赋能,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 地方政府改革,改什么、怎么改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地方政府一直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打造一批新的消费增长点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 经济学家谈2024中国经济热词

    盘点这一年的经济热词,许多高频词会跳进人们的脑海。它们既是我国发展的折射与写照,也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我们选择部分热词,邀请专家学者谈感受、话思考、聊未来,以飨读者。

  • 专家展望2025年中国经济:扩大内需任务居首位,置换债务同时要有效化债

    12月29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启动首个“商学共创日”,并举办了以“中国经济2025”为主题的承泽商学第14期暨国发E23新知论坛第2期活动。

  • 为中国城市国际传播插上“数智翅膀”

    只有抓住数智赋能契机,才能占据国际传播制高点、构筑国际话语新优势。

  •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领会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对于我们坚定改革信心、深入贯彻全会精神、推动改革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意义。

  • 方江山:牢牢把握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的区域定位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已经展现出光辉景象。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市场容量、环境条件、人口状况各不相同,如何既激发不同地区万马奔腾,又实现全国一盘棋,上下同欲让“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战略考量。

  • 方江山:聚焦主责主业 打造大刊名刊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庆祝《国家治理》杂志创刊十周年,2024年11月21日,《国家治理》杂志创刊十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李忠杰、李君如、张文显、唐洲雁、王轶、冯仕政、燕继荣、田轩等专家学者参会并先后发言,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展开深入研讨。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出席座谈会,代表人民日报社编委会向《国家治理》杂志创刊十周年表示祝贺,并发表题为《聚焦主责主业,打造大刊名刊》的主题发言。发言全文将刊发在2024年第23期《国家治理》杂志上,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