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截至3月12日,基金公司今年以来派发的“红包”金额已超400亿元。
近期,基金新发市场提前结募现象频现,资金加速进场,投资者入市热情明显升温,传递出市场回暖的积极信号。
固态电池正在改写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固态电池相关专利申请量在2024年下半年激增,总量达日本的3倍。
近期,资金做多情绪浓厚,市场融资余额也水涨船高。时隔近10年时间,融资余额再度站上1.9万亿元,半导体、人工智能(AI)、算力等科技股获大幅加仓。
记者12日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今年1—2月,国开行发放水利和水资源领域贷款285.7亿元,同比增长67.5%,重点支持了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城乡一体化供水、灌区建设、防洪减灾基础设施等领域。
据证监会官网消息,3月11日,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要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全面启动实施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日前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为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将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陆续披露,社保基金最新重仓股浮出水面。截至3月11日,社保基金共现身12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这些公司普遍具有业绩良好、高比例现金分红等特征。
据Wind统计,2024年度A股长期破净的上市公司共有205家,在财报披露截止日前,相关公司或将密集披露估值提升计划。目前,不少银行股股价处于历史高位却仍大面积破净,证券时报记者从相关公司获悉,各银行内部均在积极筹备各自的估值提升方案。
承保效益一直是观察财险公司经营能力的重要维度。2024年,非上市财险公司承保亏损面虽然扩大,但承保亏损幅度整体在收窄。
财险公司在2024年取得向好的经营业绩,盈利面在扩大。
在港股市场中,“红底股”是指那些股价跨越100港元大关的股票,这一名称源自香港流通的100元港币以红色为底色,犹如股市里的一抹亮色,凸显着这些股票的不凡身价。
随着中国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将目光聚焦中国市场。近日,花旗集团将中国股票评级上调至增持,表示看好中国科技产业的实力,坦言“中国股市颇具吸引力”。
“提振消费不仅仅要解决消费者的预期和购买力问题,同样重要的是,在供给层面,要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增加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让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消费组负责人潘晓飞在做客“人民会客厅·圆桌对话”时表示。
在A股全力畅通“出口关”同时,应同步建立中小投资者救济机制,尽可能保障中小投资者权益在退市过程中不受侵害。
一年前的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火出了圈。一年过去,新质生产力热潮持续涌动。助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赋能新兴产业开辟新赛道,托举未来产业勇闯“无人区”,新质生产力正加速赋能各行各业,勾勒出中国经济新图景。
在众多议题当中,来自保险领域的要点与亮点不断涌现,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代表委员们纷纷拿出“金点子”建言献策,为我国保险业的未来发展注入强大信心与活力。
上周,港股涨势如虹。在“AI+”产业链持续爆发的背景下,港股互联网科技板块领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互联网公司估值已跌至低位,估值修复是大概率事件。
去年下半年以来,北交所板块不断走强。在政策引导下,北交所流动性有望持续改善,市场将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今年两会期间,有关科技金融如何更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话题热度亦居高不下,受到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
3月6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将加快健全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等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制度,更精准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行上市。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董事会主席蒋颖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连续第三年把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体现政策连贯性,也体现出国家持续推动经济向好的坚定决心。
3月6日(星期四)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化债压力大大减轻,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缓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