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8月25日,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六座梯级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日发电量达14 68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
记者从中国石化获悉:22日,我国首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在山东青岛建成完工,投用后将大幅提升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
2017年实行绿证制度之初,其仅是国家对发电企业每兆瓦时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颁发的具有独特标识代码的电子证书,是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确认和属性证明以及消费绿色电力的唯一凭证。如今,绿证核发全覆盖,绿证扮演的角色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又将给企业带来什么影响?
8月8日,国家标准委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
今年入夏以来,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再创历史新高,在需求较快增长、水电大幅减发叠加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启动“虚拟电厂”,优化电网调度运行,全力做好迎峰度夏电力安全保供。
8月18日,冀北电网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一角,光伏电场与远处的风电场遥相呼应。该工程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为一体。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资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对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工作作了部署。
19日,由三峡集团投资建造的世界超高海拔地区(3500米以上)装机容量最大、调节库容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青海格尔木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开工建设。
19日,随着最后一支叶片在百米高空与轮毂成功对接,广西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广西投资集团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A场址工程首台风电机组顺利完成吊装,为2023年底首批机组并网发电打下基础。
随着产业加快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新能源设备将面临批量退役问题。为做好相关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多部门于近日印发《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
近日,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中能装备投资建设的西北地区首个光储氢热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在张掖建成。
记者17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前7月,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 7亿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8773万千瓦。
记者1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薄煤层气大规模开发项目——潘河区块薄煤层气开发项目全面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薄煤层气大规模开发取得新突破。
图片:哈密市烟墩风光互补电场。张利民摄日前,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将成为疆电外送第五条通道。2010年以来
山东枣菏(枣庄—菏泽)高速上,车辆往来穿梭。驱车行至金乡零碳智慧服务区,只见高速边坡上布满了光伏面板,再往里走,垂直轴风机随风转动,充电桩区域内,新能源车正在补充“能量”。
由巴西圣保罗大学、壳牌巴西公司和巴西主要乙醇生产商赖森能源公司等机构合作建设的乙醇制氢加氢站日前在巴西圣保罗州宣布开工建设,预计于明年第二季度投产。
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8月8日,长江干流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梯级电站单日发电量超1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80万吨。
记者从南方电网海南电网公司获悉:位于海南的500千伏省域数字电网正式开始建设。据介绍,该项目投资约52亿元,将建成500千伏“口”字形环网架构,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
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露天煤矿357处,产能11 62亿吨,平均产能325万吨 年,约为井工煤矿的3倍,千万吨级露天煤矿超过30处。从地区分布看,内蒙古和新疆两地的露天煤矿数量和产能占比分别达到全国的75%和85%左右。
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迅猛,已进入规模化开发阶段。面向未来,随着技术不断突破、跨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海上风电行业将走得更远、更稳。
8月9日,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Ⅰ期开发项目的海上开采平台在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建造完工,为年内顺利投产提供了关键装备保障。
8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栗子湾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动员大会举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重庆市共设5个会场。
记者近日从山西省统计局获悉,今年以来山西省加快推进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6月份抽采煤层气8 8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同期煤层气产量的81 5%;上半年累计抽采煤层气52 4亿立方米,创历史同期煤层气产量新高。
记者近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上半年我国光伏和锂电池产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同比增长均超六成,锂电池产量同比增长超四成。
记者近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今年以来,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