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能源 > 列表
  • 超高海拔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

    记者从三峡集团获悉,位于海拔5000米以上的西藏措美哲古风电场首批5台单机容量3 6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8月3日成功并网发电。

  • 向大地要热能

    位于河北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的换热站。在云南大理洱源县牛街乡,当地居民利用地热水加热鸡蛋。高温天气,室内制冷靠的不是吹空调,而

  • 上半年能源工程建设提速加力

    今年,我国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提速加力,能源革命深入推进。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进展顺利。

  • 有色金属行业呈恢复性向好态势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2023年上半年有色金属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半年,有色金属行业积极化解成本上升、价格下跌等因素对产业运行的影响,环比呈现恢复性向好态势。

  • 清洁能源 互补发展

    两河口水电站。王小锋摄(影像中国)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腊巴山风电场风机吊装现场。张富君摄(影像中国)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徐 健摄(人

  • 上半年能源重点项目投资破万亿元

    全国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突破1万亿元,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突破1亿千瓦,新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实现半年翻番……上半年,能源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全国能源供需总体平稳有序。

  • 迎峰度夏,电力供应有保障

    入夏以来全国日调度发电量三创历史新高,在需求较快增长、水电大幅减发交织叠加的复杂情况下,通过采取综合措施,保障了全国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总的来看,今年迎峰度夏保供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将牢牢守住民生和重点用电底线。

  • 光伏主要制造环节产量同比增长均超60%

    记者近日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获悉:上半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主要制造环节产量同比增长均在60%以上。其中,多晶硅产量超过60万吨,硅片产量超过250吉瓦,电池片产量超过220吉瓦,组件产量超过200吉瓦。

  • 中国第二口万米深井在四川开钻

    近日,四川盆地第一口万米深井——深地川科1井在广元市剑阁县开钻。这是全球钻井难度最大的万米深井之一,也是继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深地塔科1井之后,中国第二口万米深井。

  • 全国长输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达11.8万公里

    近日发布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国内油气企业加大勘探开发投资约3700亿元,同比增长约19%,其中,勘探投资约840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开发投资约2860亿元。

  • 上半年新能源开工投产规模均创新高

    记者从国家能源集团21日召开的2023年上半年重点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集团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上半年,新能源开工854万千瓦、投产552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在建规模达3981万千瓦,均创历史新高。

  • 中国铀矿地质勘查进入新阶段

    21日,由中国核学会主办、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承办的全国铀矿地质勘查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

  • 我国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超660万台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超过660万台,同比增加69 8%。

  • 我国第二口万米深井在四川开钻

    7月20日,深地川科1井在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开钻。这是全球钻井难度最高的万米深井之一,也是继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深地塔科1井之后,我国第二口万米深井。

  • 渤海首个千亿立方米大气田油气平台完成海上安装

    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7月19日,随着重达12000吨的上部组块与导管架精准对接,渤中19-6气田中心平台在渤海中部海域完成浮托安装,标志着我国渤海首个千亿立方米大气田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

  • 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超13亿千瓦

    截至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13亿千瓦,达到13 22亿千瓦,同比增长18 2%,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 8%。

  • 全球首台十六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

    19日,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机组年均生产“绿电”超过6600万千瓦时,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投产的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单位兆瓦重量最轻的海上风电机组。

  • 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

    记者13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7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 9%。1至6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30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

  • 我国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实现领跑

    6月28日,从福州长乐海事处海巡码头出发,乘船三个多小时便抵达40公里外的平潭海上风电场。当天下午14时30分,随着最后一个叶片安装成功,三峡集团与金风科技联合研发的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全部吊装完成。

  • 北京出台可再生能源替代“施工图”

    6月28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2023—2025年)》。

  • 煤炭上市企业资产收益率稳步提升

    近年来,煤炭企业持续强化企业创新管理、挖潜增效,在保证发展规模和速度时,注重质量与效益,全方位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 绿色化引领船舶制造新景气周期

    市场预测和商业咨询服务机构MSI预测,未来,集装箱船和天然气运输船订单将出现强劲增长,对集装箱船和LNG运输船的巨大需求已经激励船厂重新开放产能。受访人士均表示,当前,航运业正在寻找一条脱碳之路,在燃料清洁化的趋势下,船舶行业将开启一轮由绿色化引领的景气周期。

  • 我国首次实现万吨级绿氢炼化项目全产业链贯通

    中国石化宣布,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顺利产氢,产出的氢气通过管道输送到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替代现有天然气化石能源制氢。至此,项目成功实现绿氢生产到利用全流程贯通,这也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万吨级绿氢炼化项目全产业链贯通。

  • 渤海亿吨级油田群全面投产

    记者12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渤海垦利6—1油田群实现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了非整装大型油田开发技术体系。

  • 矿业市场活力持续激发

    11日,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