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年来,中国在钠离子电池的关键技术研发、材料制备、电池生产和应用等方面跻身世界前列。
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国气象局近日发布《2023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
记者从25日召开的山西全省能源工作会获悉,2023年,山西能源保供五项指标全国第一。
记者日前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谭海仁教授课题组在大面积全钙钛矿光伏组件领域取得了新突破。
近日,京津冀三地发展改革委联合编制的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正式印发。
中国海油25日发布消息,我国渤海深层油气勘探再获新发现,亿吨级油田渤中26—6油田新钻探井测试产能创新高,新增油气探明储量超4000万立方米,推动该油田累计探明储量突破2亿立方米,成为全球最大的变质岩油田。
记者30日从浙江电力交易中心获悉,2023年浙江绿电交易成交电量突破80亿千瓦时,达到82.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8.85%,绿电交易实现跨越式增长,市场活跃度不断增强。
记者从2023年有色金属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我国规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7.4%,较全国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幅高2.8个百分点,呈现出稳定回升的态势。
截至2023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人均发电装机容量自2014年底突破1千瓦 人后,在2023年首次突破2千瓦 人。煤电装机占比降至39.9%,首次降至40%以下。
渤海湾畔的大港油田25日迎来勘探开发60周年。统计显示,60年来,大港油田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2.1亿吨、天然气275亿立方米,在保障能源供应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25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3年能源发展亮眼“成绩单”。
在全球加快能源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氢能产业已成为全球能源领域投资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随着全球氢能产业强势增长,到2030年全球氢能直接投资额有望达3200亿美元。
1月23日,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汇东新能源“光热+光伏”试点项目的11960面定日镜全部安装完成,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将达17亿千瓦时。
2023年,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发电量超27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4%,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83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2亿吨,可满足超2.9亿人一年的生活用电需求。
宁夏是我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当地发电企业通过建设“沙戈荒”光伏电站,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1月18日,广东省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广东惠州港口二和阳江青洲一、二等海上风电项目2023年底顺利投产,广东海上风电总装机规模突破千万千瓦大关。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有限公司获悉:位于四川盆地的合兴场气田1330.1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通过自然资源部专家组审定,标志着我国一个新的超深层、整装致密砂岩千亿方大气田诞生。
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2023年,中国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累产油气当量超3680万吨,其中原油产量超3400万吨,天然气产量超35亿立方米,创历史最高水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记者从南方电网获悉,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备案,日前,广东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广东成为国内首批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的省份。
本报北京1月9日电(记者丁怡婷)记者9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2023年国内油气产量当量超过3.9亿吨,创历史新高,连续7年保持千万吨级快速增长...
每年冬季,中国北方地区进入采暖季,南方地区居民取暖用电需求攀升,能源保供进入关键时期。这个供暖季,全国能源供应保障情况如何?煤、电、气等主要能源供应能否满足居民需求?
日前,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项目在山西省大同市正式开工。该项目是山西省2024年开工建设的首个重大项目,是山西深化能源革命和全方位转型的重大举措,对于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在甘肃省酒泉市金塔中光太阳能“10万千瓦光热+60万千瓦光伏”项目建设现场,百米吸热塔巍然耸立,万面定日镜熠熠生辉。
记者从国家电网获悉:我国“十四五”规划的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冀北清洁能源基地2023年新增风电、光伏装机1187万千瓦,同比增长32%,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其新能源总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