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能源 > 列表
  • “全球能源转型,不能没有中国光伏产业支撑”

    作为拉动我国外贸出口的“新三样”之一,光伏产品出口持续跑出“加速度”。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光伏产品三大主材——硅片、电池、组件的出口量分别达70.3吉瓦、39.3吉瓦和211.7吉瓦,同比分别增长93.6%、65.5%和37.9%。

  • 绿氢经济性难题何解?

    近年来,在相关政策推动和产业积极参与下,我国氢能产业迎来快速发展。但整体来看,由于尚处发展初期,绿氢成本相对较高,经济性成为制约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 内蒙古新能源装机并网规模突破1亿千瓦

    随着内蒙古能源四子王旗风储项目100万千瓦、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二期三期150万千瓦、赤峰市能源物联网零碳氢氨一体化示范项目12.5万千瓦等项目陆续并网发电,内蒙古新能源装机并网规模突破1亿千瓦。

  • 玛尔挡水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

    黄河流域在建海拔最高、装机最大的水电站——国家能源集团青海玛尔挡水电站首台机组1日并网发电,该水电站是国家实施“西电东送”和“青电入豫”的骨干电源点。

  • 中国对热泵需求增长助力实现气候目标

    国际能源署日前发布报告称,在供暖需求增长以及清洁供暖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中国的热泵销量有所增加。通过热泵实现电气化可为供暖脱碳提供关键杠杆,助力能源和气候目标的实现。

  • 去年我国原煤产量超四十七亿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日前发布《2023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

  • 共享储能将迎来快速发展黄金期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共享储能发展白皮书》显示,保守场景下,2024—2028年共享储能新增规模有望达60.64GW,到2030年,新增共享储能市场占比达到新增新型储能规模的85%,累计共享储能装机规模将占到累计新型储能总规模的65%左右。

  • 前两月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272万千瓦

    截至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7亿千瓦,同比增长14.7%。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5亿千瓦,同比增长56.9%;风电装机容量约4.5亿千瓦,同比增长21.3%。

  • 今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至55%左右

    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的《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今年能源供应保障能力要持续增强,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9.8亿吨标准煤左右;能源结构持续优化,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5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7%以上。

  • 塔里木油田累计向西气东输管网供气超3500亿立方米

    截至3月22日8时,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累计向西气东输管网供应天然气突破3500亿立方米,折合替代标准煤4.6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7.57亿吨,为15个省份、120多个大中型城市生产生活用气提供保障。

  • “风光”无限 “能”力十足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大力挖掘新的“绿色富矿”,发展“风光氢储车”一体化产业链。这条产业链新在何处?记者实地探访鄂尔多斯多家企业和项目现场,寻找答案。

  • 向“绿”而行 向“新”发力

    “借风”“迎光”而上,山西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屡创新高;煤炭由“按吨卖”,变为“论克卖”;建成全国首个煤炭工业互联网智算平台……近年来,山西能源产业向“绿”而行,向“新”发力。

  • 服务绿电需求 保障电力供应

    据统计,去年广东省绿电交易电量达3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0%,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53.2万吨。

  • 我国渤海中北部再获亿吨级油田

    中国海油18日对外宣布,我国渤海中北部海域再获亿吨级发现——秦皇岛27—3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1.04亿吨。

  • “陕电入皖”特高压工程开工

    15日,国家电网陕北至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投产后每年可向安徽省输电超360亿千瓦时,陕西省电力外送规模将超3100万千瓦。该工程起于陕西延安市,止于安徽合肥市,直流线路全长1069千米。

  • 川西气田全面建成投产

    记者近日从中国石化获悉,四川盆地又一个千亿方大气田——川西气田全面建成投产,年产能20亿立方米天然气、13万吨硫黄,将为中国西南地区及川气东送沿线提供更多清洁能源。

  • 中企自研高端油气装备在乌干达油田项目成功应用

    由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璇玑”系统第二代旋转导向(简称“璇玑”2.0旋转导向)近期在乌干达翠鸟油田项目应用成功。

  • 发电量突破万亿千瓦时

    14日,国家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的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累计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绿色清洁能源发电量减排二氧化碳约8亿吨,相当于800多万公顷人工林的固碳量。

  • 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建造完工

    记者12日从中国海油获悉: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在广东珠海建造完工,刷新了结构高度、重量、作业水深、建造速度等多项亚洲纪录。

  • 我国发现首个深水深层亿吨级油田

    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在珠江口盆地发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油田——开平南油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02亿吨油当量。

  • 中国“风光”产业 在全球市场风头甚健

    作为绿色低碳能源,在全球能源革命和“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我国光伏和风电产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14年~2023年太阳能、风电累计装机量复合增速分别达44%、19.2%。太阳能和风电合计发电占比较10年前提升12.38个百分点,为实现新能源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 油价年内第三次上调 加满一箱油将多花5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4日发布通知,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4年3月4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125元、120元。折算升价,全国平均来看,每升92号汽油、95号汽油或和0号柴油均上调0.1元。

  • 人民融观察: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 科探井钻探深度超万米

    4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我国首口设计井深超万米的科学探索井——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1万米,成为世界陆上第二口、亚洲第一口垂直深度超万米井。该井设计井深1.11万米,2023年5月30日开钻。

  • 工信部等七部门重磅发布

    2月29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